在政策限制大醫院采購影像設備的大環境下,影像公司開始把目標轉向基層機構,把拓展基層設備并提供服務作為下一步戰略發展方向?;鶎訖C構從最直接的角度來看因其數量大、國家扶持等利好因素,可能帶動很大的體量。然而要將這部分市場真正變現,其中有非常大的困難。我們可以先從一個公司案例中分析這一點。vRad(Virtual Radiologic Corporation)是美國最大的遠程影像公司。2014年年收入1.85億美元,通過自建超過350人的專業影像學醫生團隊,為全美50州及國際市場超過2,100家醫療機構提供遠程讀片服務,年讀片量超過500萬份。這家公司為小醫院、社區衛生中心和部分??漆t院提供的影像讀片服務背后體現客戶需求的一個重要特征:彌補。
首先是通過遠程專業的讀片服務,彌補小醫院等機構的??朴跋褡x片能力的不足,vRad強調其獨立的影像學醫生團隊中75%是訓練有素的??祁I域的讀片專家,隨著近年來某些疾病的高發,??祁I域讀片如乳腺攝片需求快速增長,這些領域非常專業,而許多小醫院沒有足夠的??撇∪肆康男枨髞砉蛡蜃约旱膶?漆t生的成本,因此選擇了外包??蛻舻牡诙N彌補需求是彌補夜間、雙休日、假日期間讀片能力的不足。vRad的競爭核心之一是提供365天24小時無休的讀片服務,即便在夜間節假日等時間也能夠做出迅速的讀片結果,彌補了醫院全職影像科在某些時段的人手不足。小醫院也可以節省雇傭夜班影像醫生的成本。
從這兩點彌補性特征上可以看出,影像服務的作用是有兩個基本條件。首先是嫁接影像服務的醫療機構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的影像實力,因為影像設備的使用以及讀片結果傳回之后都需要專業醫生的協調,完全沒有影像實力的機構并不可能依賴購買設備本身加上遠程獲得讀片結果來展開服務。第二個條件則是這些醫療機構擴充影像服務的基礎是擁有一部分可能使用這些服務的病人,也就是說,vRad的客戶大部分是已經擁有影像科并且有穩定病人客流的醫療機構,他們擴充影像設備并使用vRad的服務是為了擴大影像科在某些方面實力不足(比如缺乏好的乳腺影像讀片專家),但在這些領域(如乳腺科)他們已經擁有了病人。
而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這兩個條件都不充分。首先,大部分基層機構根基過弱,沒有具備一定專業能力的醫生去配合影像設備的落實,在操作能力上嚴重不足,尤其對于B超這樣的對醫生個人能力和經驗要求很高的項目,即使基層獲得設備,也沒有人才去操作。而對于拍片來講,表面上看遠程讀片可以解決基層醫生讀片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事實上片子結果傳回來之后,醫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才能將片子結果和診斷結合起來。同時,影像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各科專業性較強,以拍片來說,各科的醫生在讀片、診斷上的要求各不相同,對于基層來說醫生需要較強的整體實力才能把握。目前的中國基層完全不具備足夠的符合影像需求的人才儲備。
而在第二個條件也就是病人源上,基層的基礎也較弱?;鶎俞t療與影像設備以及服務的關系更多的是彌補。假設基層本身的服務狀態為8分,那么影像設備和遠程影像服務有助于醫療機構將影像服務從8分提升到10分。而對于服務能力很弱的基層來說,影像作為輔助無法將整體服務從0分提高到5分。也就是說,影像服務更多是彌補現有服務在某些領域的不足,而并不能幫助完全沒有影像基礎或基礎很弱的機構拓展服務。
因此,在影像公司希望往基層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基層本身能力的嚴重限制。影像產品和服務必須嫁接在有一定能力和規模的基礎醫療機構上才能起到彌補的增值作用,缺乏根基的嫁接將適得其反,造成設備浪費,甚至是過度檢查或不合理檢查造成醫療費用的浪費。
從運營成本的角度來說,將設備鋪到分散、小規模的基層也是不經濟的,因為這些機構沒有足夠的服務量來支撐影像設備的使用,從其收入來說,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財務能力去雇傭合格的影像科專業人才,因此,對于影像公司來說,地毯式廣撒網的模式進入基層是不可取的。
未來出于成本和專業操作能力角度更可行的方式是與第三方影像公司合作。第三方專業檢查機構可以成為基礎醫療機構的專業檢查外包基地,這些第三方機構可能需要配備專業的人才加設備(如B超),也可能只需要配備設備(如拍片)然后由遠程統一的讀片中心給出結果。這些第三方機構還可以對基礎醫療機構的醫生進行專業的遠程培訓,幫助他們提升能力,為更好地銜接檢查、治療、大病轉診打下基礎。也只有在基礎醫療機構獲得了一定的專業能力,以第三方檢查機構為依托,影像設備進入基層并提供服務的意義才能體現出來并獲得更快速的發展。
第三方中心以區域布局而不是以單點布局,對于影像公司來說,其設備本身的鋪設量可能不如單點來的多,但從實際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嫁接服務的意義來看,這種模式將優于直接將產品投放到沒有操作能力和獲客能力的基層去。